Yasir Masood
不久前在巴西闭幕的 G20 峰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而中国则在这个日益分化的世界中发挥了倡导公平治理的引领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前瞻性讲话,强调采取群体行动应对经济差距、气候变化和技术鸿沟等挑战,彰显中国对全球南部的持久承诺。这既是进步的蓝图,也反映了中国促进包容性发展和振兴多边合作的广泛战略。
在谈到重塑全球格局的变革时,习近平主席分享与各国领导者拥抱人类共同体的愿景,共塑未来。他说:“我们决不能让转瞬即逝的乌云遮住我们的视线”—-这隐喻了短期冲突和单边利益的纷扰。这一观点与本次峰会的主题 “建设公正世界,打造可持续地球 ”不谋而合,强化了中国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因为其会分裂全球市场,加深不平等,阻碍集体进步。
中国讲话的核心是对全球南部的坚定承诺。习近平主席重申了这一点,宣布 “中国将永远是全球南方的一员”。为了以行动支持这些言论,中国宣布了多项举措,包括建立全球南方研究中心以缩小技术差距,提供 200 亿美元发展资金以解决贫困和粮食不安全问题,以及与巴西、南非和非洲联盟等重要伙伴开展开放式科学合作。将非洲联盟作为正式成员纳入G20是因中国长期坚持而形成的历史性里程碑,这彰显了中国促进发展中国家声音传播的决心。
巴西外交专家Rafael Henrique Zerbetto强调了巴西和中国在支持多边主义和国际机构改革方面的一致性。他指出:”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机构是由二战后的秩序创建的,并没有反映现今时代的需求,也没有反映当今世界的权力分配。而南方国家也有权坐到谈判桌前,参与决策进程”。他的观点强调,全球秩序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和愿望。
此次峰会为中国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伙伴关系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其中包括中国在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巴西。习近平主席此访恰逢两国建交 50 周年,今年双边贸易额超过 1580 亿美元。中国承诺到 2030 年将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价值 8 万亿美元的商品,此举为全球南部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贸易承诺以及 “一带一路 ”倡议旨在加强经济网络,促进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有着信心满满的愿景,但在推进其议程时仍面临着巨大障碍。习近平主席呼吁改革全球金融机构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但这一呼吁遭到了发达经济体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的抵制。而要将其转化为现实,在G20内部建立共识则需要战略性和持久性的外交。而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克服工业化国家的劣势。通过接受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中国强调了发达国家履行其义务的紧迫性。
创新是中国取得进步的基石。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人工智能(AI)等新兴领域需要强有力的治理—–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是为所有人造福,而不是富国和富人的游戏。这反映出中国致力于缩小数字鸿沟,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所有国家。作为补充,中国通过 G20 数字经济部长会议和宣言以及倡议,在数字治理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旨在建立包容性的国际标准,在技术领域为发展中经济体赋权。
通过优先考虑南南合作和系统性改革,北京将自己定位为塑造公正和可持续世界秩序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G20 不仅仅是一个对话平台,更是确保在全球决策中获得更公平份额的通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我们应将彼此的发展视为机遇而非挑战 ”的主张体现了这一精神,并彰显了共同增长的潜力。
中国在 G20 峰会上的积极外交证明了其团结、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景。随着各国领导人在里约热内卢展开讨论,有关气候行动、数字治理和减贫的讨论成果不仅将影响下一个十年,也将影响全球发展的未来轨迹。
作者: Yasir Masood 博士–巴基斯坦政治评论家、学者、广播记者和战略分析专家,为全球媒体和智库提供国际关系方面的专业见解。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World Geostrategic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