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egümBurak
土耳其的外交政策由於內部和外部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本文旨在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在此過程中,還將考慮政治文化,外交政策問題中的決策過程以及外交政策決定因素的結構。
本文旨在分析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轉變與內部歷史發展和外部動力的直接相關因素。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為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歷史淵源及其與全球主要發展的相互作用提供一個描述性框架。遵循此目的,首先將對正在研究的主題進行一些概念上的定義。然後,將介紹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歷史分析。最後,將分析AK黨時代,並特別強調敘利亞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對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美國和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都具有重要影響。
概念上的考慮
概念不能認為脫離了它們出現的歷史背景。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立一個概念框架對於監測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導語言意義重大。
-對外政策
在國際關係文獻中,外交政策通常被定義為“國際關係中由獨立行為者(通常是國家)進行的官方對外關係的總和”。土耳其的地緣政治地位是形成土耳其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土耳其處於三個關鍵地區的交匯處:巴爾幹,里海地區和中東。這使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對歐洲和美國都具有價值。
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可以定義為一組具有政治後果的廣泛共享的基本信念。行動不能僅僅解釋為外部情況的結果,而是文化學習在塑造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面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Inglehart,1990)。各國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國家精英受到民族意識形態和對世界事務思考的信念的影響。土耳其具有從奧斯曼帝國繼承的強大官僚國家傳統,這為在外交政策問題上以國家為中心的方法鋪平了道路。
軸移位
當一個國家改變其政策並與現有聯盟破裂並加入其他聯盟系統時,就會發生軸心轉移。(Yeşiltaş,Balcı,2013:29)。在土耳其語中,軸心移動被定義為土耳其通過打破與西方世界的聯繫來加強與東方的聯繫。該術語指的是2000年代前十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土耳其外交政策的總體趨勢。
-與鄰居零問題的政策
與鄰居零問題的政策是使與鄰居之間存在的問題最小化的方法(Aras,2009:6)。這項政策一直是AK黨時代土耳其外交政策的最重要動力之一。該政策具有六個特徵:i)人人享有平等的安全,ii)高水平的政治合作,iii)了解安全,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係,iv)經濟一體化v)高水平的區域意識,以及vi )以尊重的方式並存(Zentürk,2010)。
-軟實力
當外交政策建立在文化,經濟相互依存,歷史聯繫和外交基礎上時,就會存在軟實力。該概念被定義為“通過說服他人來獲得想要的東西”,通過“說服”其他國家奉行公平和有說服力的政策來表示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根據2009年至2014年擔任外交部長的Ahmet Davutoglu的說法,軟實力一直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工具。(Kısacık,2012年)
-人道主義外交
人道主義外交意味著說服決策者在執行外交政策時尊重人權。土耳其在2011年飢荒最嚴重的時候在索馬里進行了人道主義外交。此外,當土耳其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後開始收容敘利亞難民時,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強調人道主義外交是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耶希爾塔什和巴爾奇, 2013:22)。
-主動外交
採取積極外交手段解決所有危機並發展與其他國家的良好關係。
-積極的外交政策
該政策不是適應國際體系內的事態發展,而是要求直接參與這些事態發展。擁有積極的外交政策可以被視為繼續保持土耳其外交政策積極性的前提(Yeşiltaş和Balcı,2013:19)。
-新奧斯曼主義
新奧斯曼主義外交政策方法的設計者是艾哈邁德·達武古托(Ahmet Davutoglu)。可以將新奧斯曼帝國的戰略定義為類似於英國及其前殖民地的英聯邦,即在土耳其的領導下在前奧斯曼帝國領土上建立一個奧斯曼帝國國家(引用於阿克薩,2014年)。
– 戰略深度
戰略深度主要基於Davutoglu對土耳其在國際舞台上地位的分析。達沃古魯在2001年9月首次發表的題為“戰略深度:土耳其的國際地位”的工作中收集了他的論點。戰略深度一直是理解土耳其外交政策遠景動態的主要參考書。
-文明聯盟
文明聯盟倡議的出現是對文明論題衝突的一種反應。文明聯盟倡議是建立在不同文明可以共同努力的思想之上的。這個想法是在2005年聯合國提出的,由西班牙和土耳其共同領導。該聯盟曾在2004年至2006年的外交政策議程中存在,但在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中卻失去了優先地位。(Balcı,2009年)
共和初期的土耳其外交政策
在奧斯曼帝國時代晚期,西方世界被視為通過引入改革運動來振興帝國治國的典範。現代土耳其的創始人Mustafa Kemal Ataturk進一步接受了這種模式。共和時代早期是指1923年至1946年之間的時期-多黨制時期的開始。–時光的主要特徵是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舉措和與東方建立良好關係的特徵。用Ataturk的話說得很清楚:“家庭和平,世界和平”。
1920年代見證了《洛桑和平條約》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第一個要處理的問題是摩蘇爾案。談判於1926年重新開始,並於1926年6月5日簽署了一項協議。該協議為與英國和其他西方列強和解奠定了基礎。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與希臘的人口交換。1930年,希臘與希臘達成協議,最終解決了這一問題(Kısacık,2012年)。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意大利是土耳其的主要威脅。在這些年中,土耳其採取了步驟,以建立聯盟和夥伴關係,即在1932年加入國際聯盟,1934年形成《巴爾幹條約》,1936年簽署《蒙特勒海峽條約》,1937年形成《薩達巴德條約》以及1939年與英國和法國簽署了針對蘇聯的三方聯合條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一直保持中立狀態,直到戰爭接近尾聲,並最終加入戰爭,成為聯合國的創始成員。
冷戰年代的土耳其外交政策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具有兩極性質,其特徵是美國和蘇聯占主導地位。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時期在1947年和1991年之間形成了國際體系。土耳其加入了西方集團及其體制結構(1949年歐洲理事會,1952年北約)。1959年土耳其對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適用以及1963年以正式會員資格為目標的協會協議的簽署,可以看作是安卡拉為融入每個西方機構所做的努力(Hale,2000年)。
除了冷戰政治之外,在冷戰時代,還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事態發展影響著土耳其的外交政策。這些事態發展之一是塞浦路斯問題。1974年7月20日土耳其的軍事干預阻止了土族塞人的喪命,也阻止了該島被希臘吞併(Türkmen,2005:78)。另一方面,蘇聯入侵阿富汗,霍梅尼(Khomeini)在伊朗的上台以及1980年開始並持續到1988年的伊伊拉克戰爭,在美國看來,都進一步增加了土耳其的重要性。
1990年代的土耳其外交政策
冷戰後時期意味著國際體系中所有參與者的重大變化,土耳其也不例外。應當指出,在冷戰後時期,土耳其的主要外交政策觀點繼續以美國和北約為中心。1990年代見證了土耳其國內政治和外交政策動態的重大轉變。與美國的里根和英國的撒切爾相似,圖爾古特·厄扎爾時代為土耳其新自由主義政策的出現鋪平了道路。在外交政策方面,土耳其在1990年代採用了多邊外交關係。土耳其與歐洲的關係也在發生重大變化。1987年,土耳其申請加入歐洲共同體。在1999年赫爾辛基首腦會議上,歐盟決定接受土耳其為正式加入歐盟的候選國。
在厄扎爾時代,以安全為導向的外交政策轉變為以經濟為導向的政策。在製定土耳其的外交政策時,尤其是在中東,經濟勢在必行。但是,1990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使土耳其採取了更加積極的外交政策。
AK黨統治下土耳其外交政策的主要動態(2002-2011)
在埃爾多安(Recep TayyipErdoğan)領導下的AK黨於2002年上台執政。這是自1991年祖國黨喪失多數席位以來的第一個單黨政府。在AK黨統治的頭幾年,外交政策目標定義不清除了對加入歐盟的承諾以外,沒有明確的觀點。在這些年中,諸如9/11恐怖襲擊以及阿富汗和伊拉克佔領等重大事態發展決定了外交政策步驟。所有這些事態發展的主要特徵是華盛頓旨在改變該地區的目標,而土耳其在這些事態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Kemalist西化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2002年前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製定。AK黨精英在自由化的國際化項目(Yeşiltaş,2018)的背景下對其進行了重新制定。土耳其對外交政策採取了多維方法。實際上,Ahmet Davutoglu首次嘗試確定AK黨外交政策的原則。據達沃古魯(Davutoglu)稱,土耳其需要製定一項新政策,以便將外交政策問題納入一個單一的政策制定框架中(Aras,2009:8)。這些年來,達沃古魯一直是“新奧斯曼主義”原則的設計者,這是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從雙重角度分析2002年至2011年之間的重要發展。第一個觀點是關於土耳其與華盛頓的關係,另一個觀點是關於土耳其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當時的一個重要事件是“榮譽事件”。在2003年伊拉克入侵之後,土耳其士兵在伊拉克被美軍俘虜。這一事件在安卡拉和華盛頓之間造成了重大緊張關係。
在與以色列的關係方面,土耳其已開始對以色列採取更為批評的立場。當時的總理埃爾多安(Recep TayyipErdoğan)嚴厲批評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待遇,2006年,土耳其成為第一個接待哈馬斯流亡領導人哈立德·麥沙爾進行了非正式訪問的國家。土耳其還在2007年至2008年之間的以色列和敘利亞之間的和平談判中發揮了調解作用。
另一方面,當伊朗的核計劃在2010年開始主導國際政治辯論時,土耳其偏離了西方導向的外交政策。土耳其支持伊朗的論點,即伊朗的核計劃是和平的,旨在在伊朗與其他國家之間尋求中間立場。為了避免潛在的衝突在其邊界附近發生。土耳其與巴西和伊朗簽署了“核交換協定”,這在當時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Kısacık,2012年)。還應該指出,2000年代見證了土耳其與中東國家關係的加深。約旦,也門,敘利亞,利比亞和黎巴嫩已同意免簽證旅行。為此,已與約旦,摩洛哥,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和突尼斯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敘利亞戰爭對土耳其外交政策制定的影響(2011年至今)
阿拉伯之春之後,該地區的動盪破壞了土耳其的政治穩定和外交政策偏好。與阿拉伯人的動盪相似,2011年爆發的敘利亞內戰在國際體系和土耳其作為鄰國的外交政策偏好方面造成了相當大的危機。自2011年以來,土耳其公開支持敘利亞的持不同政見者。實際上,在敘利亞戰爭期間,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親西方性質變得尤為明顯。阿拉伯之春使土耳其改變了“零問題”的政策,並積極參與中東地區。
敘利亞戰爭增加了土耳其人對敘利亞庫爾德人與伊拉克庫爾德人和土耳其庫爾德人有聯繫的安全隱患的擔憂。在分析2011年后土耳其外交政策進程時,有一些關鍵事件。其中之一是橄欖枝行動。2018年1月20日,Olive行動分支在敘利亞西北部的Afrin成立。該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從土耳其的家門口擊退民主聯盟黨(庫爾德工人黨(PKK)恐怖組織的敘利亞分支)及其武裝部門(YPG)(Kasapoğlu和Ülgen,2018年)。
另一個發展是土耳其的軍事行動,稱為“和平之春”。和平之春行動於2019年10月啟動。行動的主要原因是YPG接管北部敘利亞和難民危機。這項軍事行動旨在穩定一個“安全區”,以重新安置該國的難民。
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另一個重大發展是S-400危機。土耳其購買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引起了人們對土耳其與北約結盟的質疑。華盛頓對土耳其購買俄羅斯導彈表達了明顯的負面意見。簡而言之,可以說,敘利亞危機一直是土耳其與該地區美國和俄羅斯關係的重大挑戰。
結束語
本文從歷史的角度評估了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動態和變化。該文章的主要論點是,儘管土耳其是國際政治中的獨特角色,但土耳其並沒有放棄其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土耳其是同時成為北約,歐洲委員會,伊斯蘭合作組織,經合組織和20國集團成員的唯一國家。最近,土耳其扮演了調解人,調解人和仲裁人的角色。根據Stephen Kinzer的觀點,世界迫切需要各國履行這種角色。像土耳其一樣,沒有多少國家能夠扮演這一角色。
但是,土耳其必須處理許多外交政策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安卡拉和華盛頓之間的PYD-PKK問題,S-400,土耳其-歐盟關係,敘利亞戰爭和難民,敘利亞的庫爾德工人黨等等。此外,土耳其將繼續奉行優先考慮中東穩定與逐步變化的區域政策,以防止特朗普政府繼續進一步分化。
作者:Begüm Burak – 伊斯坦布爾的獨立研究員。2015年,Burak女士獲得了博士學位。她的學術主要領域包括土耳其政治,土耳其的軍民關係,土耳其的世俗主義討論,話語分析方法論,媒體-政治關係和政治文化。在2010年至2015年期間,在擔任助教期間,她在意大利,英國,波斯尼亞和西班牙從事短期學術活動。在2018年,她成為www.ilkmade.com的創始成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