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iancarlo Elia Valori
2024年5月7日,德国派遣两艘军舰前往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以强化在该地区的势力。

德国国防部长Boris pistorius表示,台湾海峡和南海的紧张局势正在考验该地区贸易航线自由通行度。其在德国北部威廉港海军基地发表了上述言论。欧洲约40%的外贸往来都要经过南海。“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基于国际规则秩序的支持,德国不会认可印度-太平洋地区,”–当他离开海军基地时乘坐军舰说道。“这种支持的存在至关重要,”—他予以强调。
德国海军补给舰法兰克福号从威廉港出发,而另一艘护卫舰则从西班牙罗塔港出发。两艘军舰在海上会合,首先驶往加拿大,然后前往印度-太平洋地区。
2024年9月13日星期五,两艘德国军舰穿越了台湾海峡这一非常敏感的区域。这是二十年来德国军舰首次穿越台湾海峡。
众所周知,中国根据联合国大会的第2758号决议(1971年10月25日),认为台湾是其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但美国和台湾都声称该海峡是一条国际水道,世界上大约一半的集装箱船都经过这条重要的贸易路线。
德国国防部长Boris Pistorius在柏林宣布:“这是国际水域。这是最短的路线,而且考虑到天气条件,这也是最安全的路线。因此,我们正在通过”。
在周五确认美国军舰通过之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北京宣布,中国谴责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 “我们强烈反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对中国主权和安全进行挑衅和威胁,”中国外交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美国军舰大约每两个月就会穿越台湾海峡,这让北京感到非常恼火;而美国盟友,如加拿大和英国,也会偶尔这样做。
德国的航行是柏林明确而强烈的声援盟友宣言。德国穿越台湾海峡不可避免地激怒了作为其主要贸易伙伴的中国。
德国外交部长随后在新西兰访问期间表示,两艘德国军舰的航线预先假定和平通行权适用于台湾海峡。此前德国国防部长还表示,德国海军的行动并非针对任何国家—显然是指中国。他补充道:“相反,这两艘军舰的行动旨在保护我们所有国家都遵守并从中受益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无论是在地中海、孟加拉湾还是中国南海”。此外,他在接受日本媒体共同社采访时透露,德国军队于2024年访问日本,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两国军队首次正式联合演习,当年两国与意大利签署了《三方条约》(1940年9月27日,罗马-柏林-东京)。
自德国发布《印度-太平洋政策指南》(2020年)以来,其在该地区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早在2021年12月21日,德国海军将领Kay-Achim Schönbach就受邀在新加坡国际战略研究所发表演讲—值得注意的是其提出的要点。
德国海军护卫舰FGS Bayern F217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常驻六个月,这是德国海军在该地区进行常规六个月部署的第一步,目的是熟悉印度洋-太平洋水域。F125护卫舰已部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德国正在与新加坡以及可能还有日本和韩国进行讨论,以建立一个非固定的后勤供应中心,使德国军舰能够永久部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
德国支持并致力于加强印度-太平洋地区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确保该地区成为一个包容性的合作场所。德国支持开放的海道、开放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促进数字化、互联互通和人权。FGS Bayern F217的部署履行了德国在印太地区的安全承诺和防务参与。这一军事部署符合德国对印太地区政策的上述指导方针。
考虑到这是19年来首次作为双边军事交流的一种方式进行的部署,上述军舰在亚太地区的部署似乎与德国政府强调的多边主义相矛盾。通过这种方式,德国可以加强与印度-太平洋地区合作伙伴的对话,从而为所有相关方带来利益。
尽管将德国军舰纳入美国、英国或法国的航母特遣部队在后勤和部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规模,但这仍将取决于德国的区域伙伴对部署德国军舰的反应。德国不想向印太地区国家和其他国家表明,它正在将该地区纳入欧洲或北约问题。
海军是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力量。由于亚太地区远离德国,且不属于其主要外交利益范围,因此德国一直未在海外租用基地或申请驻军许可。直到2020年9月,德国政府才提出了上述印太地区政治指导方针,其中概述了德国在印太地区的主要利益。
在美国的强烈邀请下,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力量,德国海军决定派遣军舰前往该地区。德国舰船前往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是应政府及其盟友的要求而进行的。此外,一艘护卫舰和一艘702型补给舰每年定期两次驻扎在亚太地区,以执行德国的印度洋-太平洋政策。
2021年8月2日,FGS Bayern F217号从德国的Heppenser Groden海军基地起航,穿越地中海。此后,它先后访问了东非、巴基斯坦、英属地区、澳大利亚、帕劳、关岛、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该船进行了油料和淡水补给,随后驶往越南的Cam Ranh Bay、斯里兰卡、印度和阿曼,评估了在某些地区建立维修和补给站以及停靠能力的可能性(解决基地不足的替代方案)。调查结果为未来几年德国海军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正式部署提供了参考。
当军舰长期远离母港执行海上任务时,需要配备补给舰来保障海上补给;在执行常规任务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必须解决的问题,例如人员的轮换和休息、食物、饲料和燃料的供应以及主要机械的维护。归根结底,他们仍然离不开海外基地的后勤支持。
德国海军在亚太地区建立了每年两次、每六个月一次的部署模式,以有效考虑航行时间、维护周期以及海上服役官兵的适应性。即使未来部署护卫舰,其维护周期也将长达两年,并且可以通过人员轮换来保持船只的长期驻扎。然而,如果没有海外基地的支持,德国海军必须使用亚太地区伙伴国家的港口来建立补给站或提供必要的后勤支持,以满足船只长期海外部署的最基本需求。
德国武装部队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部署可能性大大增加。早在2019年8月,欧洲三国(E3)——法国、德国和英国(后者不在欧盟范围内)就发表了关于南海局势的联合声明,承诺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和海洋权利。次年,德国政府发布了《印度-太平洋政策指南》,表明德国开始应对印度-太平洋地区利益竞争。
由于英国和法国已经在印度-太平洋地区保持军事存在,作为E3成员之一的德国显然不能缺席。作为该政策的延伸,德国海军和空军不想在争夺印度太平洋地区话语权方面落后于人。因此,德国武装部队进入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它的部署将使德国成为21世纪第三个进入该地区的欧洲国家。
FGS Bayern F217号进入印度-太平洋地区后,访问了多个港口,并与多个国家的海军进行了通过演习(美国海军术语PASSEX)或联合(多国)演习。在前往韩国的途中,该舰参加了由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进行的针对朝鲜的例行监视行动,以执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UNSC)第2397号决议,该决议于2017年对朝鲜实施了最大限度的制裁。在从釜山到新加坡的途中,该船得到了美国综合补给舰T-AO-202的补给。
整个部署过程不仅展示了部队的存在和对国防的参与,也体现了对国际准则的支持。该船的贸易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其部署模式有望成为德国海军随后进军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典范。
除了海军计划永久驻扎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外,德国空军也可以飞往该地区进行短期部署。2021年11月5日,德国前国防部长Eberhard Zorn宣布从2022年开始,德国空军和网络部队将进入印度-太平洋地区,计划派遣六架欧洲战斗机台风、三架空中客车A330加油机和三架空中客车A400M阿特拉斯运输机参加2022年9月5日至23日由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举办的多国空战演习。
德国运输机负责将必要的后勤部队运送到澳大利亚,并为战斗机提供后勤支持。德国空军参与空战演习,促进了战术和技能的交流,同时也考虑到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进行短期部署的现实情况。德国空军监察员表示,德国准备在印太地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飞行任务开始,然后再制定长期计划。
德国海军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演习表明,在欧洲,由于没有联合军事力量,每个国家都代表自己行事。同样,欧盟在试图解决乌克兰-俄罗斯冲突方面的失误也清楚地证明了欧洲在军事外交方面的弱点。
作者:Giancarlo Elia Valori ——法兰西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World Geostrategic Insights 。
图片来源:Kyodo/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