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和政治是國際關係中重要的兩個要素。它們是構成國家外交政策基礎的支柱—-地緣政治是這兩個因素的結果。
一個國家的重要的貿易路線和資源由地理定義。同時地緣戰略影響政治環境。就大國而言,地緣政治比小國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對於大國而言,必須從政治和地理兩方面展示其影響值。
海上力量是重要的地理決定因素,因有助於國際地位。中國不僅迫切需要陸上力量,還需要海上力量與潛在權並與美國競爭。
Alfred Mahan在他的《海洋力量對歷史的影響》一書中,通過將海洋定義為“大高速公路”,其中包含將人們帶向各個方向的路線,確定阻塞點和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地緣政治要點,從而提高了海洋的重要性—–同過去的英國一樣,擁有海上大國的權力。在當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國正在以下步驟,擴大其對海洋的影響。
東海
雖然,中國解放軍(PLAN)海軍已經加強其海事並以迅猛的速度取得進展,但影響值仍然無法超越東部和南部海域—-由於缺乏鞏固其在海洋中的力量。因此,本文著眼於可能改變這種狀況的因素和最新發展,並考慮了中國在沿海海域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儘管南海是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雲带,但事實證明,中日在東中國海的衝突具有更大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因為日本是該地區主要參與者和在美國的安全保護傘下。
尋求該地區的政治鞏固,與日本的權力鬥爭,以及對資源的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在東海提出了主張。除了在政治影響力方面與美國競爭之外,東海的地緣政治層面在與日本的區域權力競爭中也很重要。近年來,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現代化。日本的這種軍事現代化的定性和定量的改善的重要性已成進一步的事實。
為了監測東亞的活動,島嶼的軍事基地發揮了重要的戰略地緣政治作用。東海的貿易路線對於經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使該地區在地理上具有戰略意義,具有至關重要的敏感性。這種經濟利益以及其他利益,例如美國對該地區的外交和政治影響,都是美國干涉東海政治的原因之一。
中日之間在東海的衝突,與其他政治或地理緊張局勢一樣,已經蔓延到經濟領域。衝突的目標是兩國的政治經濟,因為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日本在中國開展業務。衝突導致日本公司倒閉,這將在不久的將來對經濟關係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此外,中國正在建設人工島。這些島嶼有望在東亞成為軍事中心,增強中國的強大戰略影響力,但極有可能與日本發生地緣政治對抗。隨著中美之間的經貿戰,美國無法升級一場重大的武裝衝突來阻止中國的軍事集結。這是華盛頓僅在外交上譴責這些行動的原因。
南中國海
中國在南中國海也可以揭示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和實例。南海的對峙規模更大,因為它不是雙邊的,這不僅關乎中美之間的權力鬥爭,而且涉及包括菲律賓,台灣,馬來西亞,文萊,越南多個國家。南中國海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漁場。
擴大海上影響力以追求其在南中國海的地緣政治利益,因此,海軍正在建立 “必要的防禦結構”,其目的是中國海上力量的安全。但是眾所周知,由於軍事存在導致南中國海地區的權威主張這一明顯事實,這是戰略的一部分。
由於更多挑戰者的增加,美國的霸權正在迅速減少。總的來說,中國在南中國海,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務卿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在南中國海採取的這些地緣政治舉動是“完全非法的”,並引起了嚴重的地緣政治關注。美國顯然還在“南海”部署了重型軍艦,這顯然是“自由航行”權的一部分,但實際上它是在監視中國的軍事發展。美國還向該地區部署了軍艦和導彈驅逐艦,以回應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軍演習。中美之間的這種行動衝突鏈可能導致重大的地緣政治僵局。
各大海洋,以及漫長的海岸線,以及港口,分散的島嶼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地理特徵,可以增強一個國家的海軍力量。中國通過對東海和南海的綜合影響,可以獲取這些地域特色,因此地緣政治影響力和權力,对于美國而言,是一個潛在的競爭者。
Share.